弘扬特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
特区三十而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汕头提出“三道题”,这是汪洋书记在汕头完成“三年打基础”,向“五年大变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对汕头提出的重大课题,希望该市认真总结过去30年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在新的起点上,擦亮特区牌子,弘扬特区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深入学习回答好汪洋书记“三道题”为契机,汕头自加压力,乘势而上,在全市广大干群中掀起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的行动热潮。紧扣“三道题”,一个砥砺斗志、振奋精神的共识正在热议中形成。汕头人再次擎起改革创新的旗帜,擦亮特区牌子,为推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铿锵扎实步伐。
因“侨”而立的汕头经济特区,相比较我省其他两个毗邻港澳的经济特区,在地缘条件方面因远离珠三角而略显不足,加上特区起步伊始固有基础薄弱,既有老区、山区等经济落后区域,又兼人多地少、城市老化等因素,汕头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征途上一直面临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这当中,有辉煌和收获,也有曲折和教训。
如今的汕头正进入发展新阶段,尽管特区政策弱化,特区的优惠已成为普惠,但“特区”的牌子仍然是汕头独特的优势,是粤东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因而,擦亮特区牌子,是新时期特区再闯关的先决条件,汕头必须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再迈新步,在加快发展上再出绝招。像汕头这样既有老区、山区,又有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老城市,其如何探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科学发展,显得尤有现实意义。
自从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6月在汕头召开促进粤东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目标后,汕头广大干群通过埋头苦干,一心一意谋发展,“三年打基础”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解放思想,奋起直追,焕发了特区的应有活力,整个城市环境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民生。而今,对“三道题”的认真学习和解答,将使汕头经济特区更好地思考总结既有的经验和教训,摒弃阻碍科学发展的旧有条条框框,保持并发扬这种来之不易的奋起直追、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推动汕头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正如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所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没有思想的再解放、观念的再创新,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尤其是汕头当前在推进“五年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如果思想不进一步解放,观念不进一步更新,总是按部就班,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就很难抓住机遇,也很难干出成效、干成实事。
在经济特区迎来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经过“三年打基础”蓄势奋起的汕头市,今年以来通过在全市掀起深入学习答好汪洋书记“三道题”的行动热潮,全市上下广大干群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面对新起点新征程,汕头市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今年的工作,谋划“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乃至谋划今后30年的长远发展,力争在粤东未来发展中独树一帜,巩固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推动该市全面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四组讨论时,要求作为特区城市之一的汕头市,在特区三十而立的重要节点上,重点思考和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汕头这30年干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二是在迎接特区成立30年的历史节点上,汕头特区能做什么,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三是今后30年汕头特区还能再做什么汪洋书记的“三道题”,如春雷炸响,为位处粤东南海之滨的这座美丽城市―――汕头带来了无限的思索和活力,激发了汕头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热情。一个答好“三道题”,推动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热潮,已在汕头全市上下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